跳至正文

安徽秋粮丰收在望 “千亿斤江淮粮仓”梦加速实现

清晨,初升的太阳洒在稻田上,映出一片青翠的景色,与山田间传来的欢快水声相和谐共鸣。

在安徽省霍邱县扈胡镇新六里村,种粮大户李华东早早走进田间,开始了一天的忙碌。他知道现在正是水稻关键时期,充足的水源是扬花、灌浆不可或缺的要素。拿起手机,他打开闸口阀门,引水灌田。“入秋以来,光热条件良好,雨水充沛,我种的1100多亩水稻长势喜人,茎蘖茂盛。”

安徽是中国的粮食主产省,也是粮食净调出的重要省份。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表示:“茬茬紧密相接,眼下全省6400多万亩秋粮长势良好,我们有基础、有条件、有信心实现秋粮丰收。”根据农情调度,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将达10990万亩,产量有望突破820亿斤。

为确保粮食安全,各级政府正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着力稳定种植面积、提高单产、增加效益。创新的农业经营方式正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,安徽各地粮食生产动力澎湃,朝着全面建设“千亿斤江淮粮仓”的目标奋勇前行。

建设良田、广展示范、强化服务

在奠定粮食产能基础的路上

站在丰乐河支流肖小河河堤上,眼前一片农田,茫茫若海。

张健是肥西县丰乐镇农办副主任,他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。“这个示范项目有5600多亩。以前这里的田地高低不齐、大小不一,最小的甚至只有0.2亩。”从“零碎”到“平坦”,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产示范区创建,土地得到了有效整理,粮食产量显著提高。

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高产示范区的创建成效显著,小田变大田。截至2022年底,安徽省已建成超过6000万亩高标准农田。按照规划,到2030年,安徽将完成675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目标,加速建设一批旱涝保收、稳产高产示范田。

为了让农民看到变化,感受到希望,农技人员把农技送到田间地头。“丰两优香1号”、“乐优香丝1号”……在霍邱县扈胡镇和平村的种子试验田里,有34个优质水稻品种。农民们自发前来观摩,他们通过自己的选择,决定了明年要种植的品种。

吴志伟是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的二级调研员:“专业化生产就意味着将农技送到田间地头。每个品种都代表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心血,他们把农业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。”

在和平村的5000亩省级粮食生产指挥田里,再生稻茁壮成长。孔令娟是安徽省农技总站的高级农艺师:“通过选播良种、科学管理,今年平均亩产预计能达到900公斤,每亩节本增效200元。”

了解到,为加速科技强农,安徽今年派出了1万名以上的科技特派员,确保所有行政村实现全覆盖。

深入实施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,提高粮食单产。今年,安徽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了25个省市县三级共建的优质专用粮油指挥田和125个精耕细作示范点。积极推进绿色高产高效行动,重点提升玉米和大豆的产能,选择条件良好、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县,建设21个粮油作物“吨粮田”“吨半粮”优势区。

走在“千亿斤江淮粮仓”之间,处处能感受到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的蓬勃发展。推动规模化经营、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,粮农们肩挑“金扁担”,粮食产能的基础愈加扎实。

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社会化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在宿州市灰古镇碾盘村,种粮大户张练的50亩早熟玉米已经成熟,穿梭在田间的收割机正将一穗穗玉米收入“囊中”。张练是个年轻的种植者,他最初就选择了当地的精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