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正文

黑土地之宝:北大荒的科技守护与创新模式

黑土地,这片被赞誉为“耕地中的大熊猫”的瑰宝,正面临日益稀缺和土壤变薄等严峻挑战。特别是北大荒拥有着庞大的4100万亩典型黑土,对于他们来说,保护这片土地至关重要,因为这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。确保黑土地的健康和保护是一项重任,但也充满着希望。

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黑龙江时强调,利用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为黑土地赋能是当务之急,要优先将黑土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。这也呼应了对黑土地的切实保护。

北大荒集团紧记这一嘱托,积极构建了科学高效的黑土地保护模式,成为了一个可供复制和推广的典范。他们致力于提升土壤质量,通过运用现代科技力量来保护这片黑土地。

近日,在省农业农村厅、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、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的主办下,举办了名为“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研讨会”。这个研讨会在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召开,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。

研讨会上,记者了解到,得益于省及北大荒集团的支持,黑土地保护“龙江模式”、“三江模式”等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。核心示范已经覆盖了8.71万亩,而累计辐射范围更是高达1.48亿亩。通过“黑土粮仓”科技会战,他们推出了45项先进技术,其中包括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与保育技术。这些技术不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而且在七个万亩示范区取得了成功,示范面积近16.3万亩,推广范围更是近2.72亿亩。

近年来,北大荒集团还与生态环境部合作共建了全环境综合实验室,致力于解决黑土地退化和保护的难题。他们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开展了“黑土粮仓”科技会战项目,其中包括了等高宽梗种植模式和小流域黑土地系统保护等25项技术试验示范。这些努力形成了一个可供复制和推广的良田黑土地保护技术路线,大幅提升了土壤质量。

旱田坡耕地因为长期采取直垄种植,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、耕地面积减少等问题,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性。面对这一难题,北大荒集团制定了因地制宜的措施,推行了坡耕地等高种植技术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,创造了坡耕地黑土地保护“北大荒模式”。

从2020年开始,北大荒集团与中国科学院“黑土粮仓”科技会战三江区项目组合作,尝试了“等高环播”种植模式实验,汇集了国内农业、土壤、遥感、水肥等方面的专家。他们通过整合探地雷达、草水路、变量施肥、变量喷药等13项技术,形成了以3000亩为尺度的小流域黑土地保护与智慧农业融合发展模式。这种模式实现了地表径流量降低60%以上,土壤流失量降低80%以上,化肥施用量减少15%,粮食增产5%的显著效果。

侵蚀沟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土壤质量,导致土壤有机质流失和耕地黑土层逐年变薄。这不仅影响了粮食生产,还降低了农机作业的效率,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,北大荒集团采取了“秸秆还田”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模式,全方位修复土地。

在鹤山农场大豆田里,种植户陈建彬分享了他的经验:“去年,这块地上有一条长达70多米的侵蚀沟,正好位于地中央。沟边的作物不能正常生长,而且在中耕、施肥时,机械作业需要绕道,既费时又费力。”

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,鹤山农场进行了秸秆捆绑、整形削坡、秸秆覆盖土壤等措施,覆盖了50厘米厚的黑土,并将土壤压实,以此彻底解决了侵蚀沟的困扰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